查看原文
其他

猪周期又开始了?

流云 丫丫港股圈 2022-03-21

前几年因为非瘟的影响,创造了一个史诗级的猪周期行情,牧原股份成最大赢家。而当猪周期结束,即使是牧原也扛不住这样周期的跌势,股价最狠的时候直接打到腰斩线以下。

但是如果最近有关注牧原的朋友会发现,最近牧原股份已经是多个交易日飘红。但并不是牧原一个股票,而是整个猪产业都开始飘红。


昨天甚至跌了几个月的生猪期货都涨停了。

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很疑惑新一轮猪周期又开始了吗?

可能还有更多人疑惑,上一轮猪周期不是才刚结束?

周期小结

我们先看生猪价格,


从趋势上来说,生猪价格今年都一直处在下跌趋势当中。不过周末全国各地猪价小幅反弹,日线级别有小小的上行。跌幅较之前明显收窄,有点短期阶段性底部的意思。但并非周期底部。

再看生猪存栏量,

2021年前两个季度生猪出栏在3.3亿头左右,和非瘟以前的出栏力度基本相当,甚至犹有过之。


从商务部定点公布的屠宰数据来推算的猪肉月度产量数据,猪肉月度供应由短缺到过剩的拐点在5月份,按照天风数据的预测,今年剩余月份大概率供给过剩,12月消费旺季边际过剩可能有所缓解。


能繁母猪数量方面,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21年6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564万头,7月份环比下降0.5%,结束连续21个月的增长,8月又环比下降0.9%。从整体的角度看, 7月能繁存栏的绝对值应该是处于历史高位。随着养殖利润亏损,预计后续能繁母猪绝对数量上升可能不大,绝对数量后续加速下滑已经成趋势。


从能繁配种到肥猪出栏,大概要10个月左右,这是人为无法改变的猪的生产生长周期。


也就是说大概要明年2季度,肥猪出栏才会到达一个巅峰量,之后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下跌趋势。而猪价才能触达一个周期性底部,重新进入一个上升通道。但这中间还需观测仔猪是否会因为亏损而直接被处理掉,导致影响6个月后的出栏数量,进而影响供需平衡。

为何上涨?

既然新一轮的猪周期还早,那这波上涨又是为什么呢?

1、抄底

市场有不少资金是想在行业最差的时点进行抄底,做一波反向操作,取得最便宜的成本。只要有耐心等待下一波周期来临,那就是稳赚不赔。

产业养猪成本最低的基本就是牧原,很多人认为只要牧原一旦进入亏损,那猪价就是最低点了。只能说这是进入了一个磨底区域,下跌空间没那么大了,并不能说是最低点。因为下行周期还没有走完。

在看看当下生猪价格,也确实接近了过去价格的底部区域,有资金抄底是可以理解的。后续会不会击穿呢?不好说,但是大的上行周期,往往对应的也会有更困难的下行周期。


2、博反弹

进入四季度,悲观的猪产业迎来一些利好。

一个利好是冻肉收储。


在猪周期下行阶段,收储政策是稳定市场信息的关键政策工具。从历年收储实施的长期效果来看,冻猪肉收储对推动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具有正向效应,尤其是在收储政策后半程效果更加明显。第二轮动第一批收储于10月10日启动,量级3万吨,全部成交,虽然第一批收储数量低于市场预期,但发改委表示此轮收储持续时间会更长、规模会更大,预计未来几个月收储工作会持续进行,总收储量也有望高于7月。


不过要说明的是,虽然收储有利于缓解供应压力,但毕竟收储量有限,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压力。

另一个利好是四季度是猪肉消费旺季

四季度的是生猪消费的传统旺季。从历年消费节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春节前,因节日聚餐增加以及物流迟缓,春节的备货效应使得生猪价格在节前得到支撑。而后随着节日效益的褪去,进入消费消费淡季,猪价走低通常在4、5 月份达到最低点。夏季虽是消费淡季,但随着天气较热,生猪产量和运输受到影响,价格受到支撑。其次是9月学校陆续开学以及双节备货消费提振,猪肉价格反弹,出现全年第一个高点。中秋过后需求下降,猪价回落。到11-12月份, 冬季腌腊灌肠需求以及春节需求,驱动猪价上涨。


3、生猪产能调控

此外可能就是在于《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的影响。

9月23日凌晨,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通知》表示,将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划定产能保障底线,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市场有声音,认为此《通知》有望烫平猪周期。

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共发生4次较大波动(平均3年一次),价格大幅上涨的起因均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95%以下。

近几轮“猪周期”波动表明,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必须以稳固的基础产能作为支撑。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通知》的出台背景,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防风险的味道。

《通知》设定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各省份则以2021年生猪存栏目标的10%为基础,结合各地生产实际,确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群保有量保持在15万头以上。

各省份和规模猪场有相应的保有量指标。


此外,《通知》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将启动减少产能调节机制,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采取延迟能繁母猪补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等措施,压减生猪产能,使其下降至合理水平。 

绿色区域: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

黄色区域: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区间

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强化相关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存栏水平。 

也就是说能繁母猪存量量波动5%以内是绿色区域,5%-10%是黄色区域,超过10%是红色区域。

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超过2017年年末4472万头的存栏水平。也超过了《通知》中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的11.32%,已处于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

《通知》把整个猪产业的发展纳入监控,并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在行业出现偏离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鼓励和扶持中大型猪企的发展,确定规模猪场保有量,建立产能调控基地。

这样做能烫平猪周期吗?

答案是不能。

我们之前在《关于猪周期的长期趋势思考》一文中提到,提高养猪产业规模化依旧无法消除猪周期。只要市场还有竞争还有人性的存在,猪周期就不会消失。

除非只有一家猪企业垄断市场,把猪肉的市场经济变成计划经济,这样的情况下就能把握住的供需生产周期,调节猪肉价格。

而《通知》的框架依旧是在市场化的框架之下,只是对防范极端风险做了相应的对策,并没有接管市场,这是大家需要明白的。

虽然无法烫平猪周期,但是减弱波动的极端情况,一定程度上缩窄了周期的波动幅度,只是依旧周期里。

可以理解为,如果《通知》执行的好,养殖成本较低的企业,从血亏到血赚的大跨度周期,变成小赚到大赚的中型跨度周期。

如果减少了甚至是杜绝了亏损的可能,市场也许给予低成本养殖的企业一定的估值提升。

关于产能调控最终的目的我认为还是为了防范风险。若由于养殖亏损,大家都减产过多,在全球能源和粮食紧张的背景下,会降低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容错率,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防风险准备。

结语

猪产业其实是高度市场化的,生猪价格主要由自由市场决定,这个大框架依旧没有变。

从猪周期当前所处的位置来看,基本在磨底阶段,主升行情还得等到明年。目前行情以抄底和博反弹为主。

养殖成本是行业优胜劣汰的主要标准。是否因为《通知》而让养殖成本较低的猪企摆脱亏损从而得到一定的估值提升还有待观察,长期而言并不是没有可能。

若非周期高手,类似这样的周期反弹行情建议少参与,因为变量太多。不妨等到大周期来时,再跨最低的栏杆。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芒格继续抄底,你敢跟?
默沙东的新药,真能拯救世界了?
港华燃气(1083.HK):股权奖励落地,多维度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